集团企业规模巨大、分支机构众多、组织机构复杂,在多元化、跨地域经营,跨管理模式 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集分权适当的管控,保证内部信息通畅、经营灵活,保证总部的驾驭能力,一直是理论是实务界探讨的重点。在实践总结以及管理研究的基础 上,本文探讨预算机制对于多元化集团管控的重要意义。
一、集权和分权的平衡是合理管控的关键
影响集团管控的内容和因素既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自成系统。这些内容和因素主要有管控模式、组织结构、权责体系与关键管理流程以及考核评价体系。集团管控难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对上述内容和因素进行梳理和完善的过程,其中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最为重要。
所谓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目前公认的管控模式根据集团总部集分权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操作型、战略型和财务型。
操作型的管控模式强调过程控制,集团总部的集权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所有职能管理在总部都被广泛和深入的设置。操作型模式直接控制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如果集团总部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符合集团各业务领域差别不大的客观条件,无可非议是最为强有力的控制模式。
财务型的管控模式强调结果控制,属于放权的管理模式,总部主要是财务和投资管理人员,规模较小,并且金融控股化,集团经营涉及非常广泛的互不相关的行业领域。在传统的财务型控制模式下,集团总部倾向于坐等分红的消极运作。
战略型的管控模式介于操作型和财务型之间,属于集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强调程序控制是这种模式的重点。在这种模式下,总部的规模也不大,主要致力 于综合平衡,如平衡资源需求、协调经营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培育高级主管、品牌战略管理、推行标准化、知识与经验分享等。由于战略型与生俱来的 折衷性,既能发挥总部的优势同时又能激发下属企业的干劲,所以目前大多数跨国集团公司都采用或倾向于这种管控模式。此种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程序和制度的建 设,如果集团内部缺乏规范的程序和完备的制度,或者有这些却无人来执行或放松监督执行情况,战略型管控可能会流于务虚,出现失控的危险。
二、全面预算——分权情况下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
何谓全面预算?预算是公司整体规划和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整体安排。所谓“全面”一方面是指预算管理贯穿公司 业务活动的全部过程,是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是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公司上下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不仅 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只有这样预算的编制才能符合企业的业务活动要求,预算也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才能实现其指导经营活动的意义。如前述,把握好授权和控 制的平衡关系是集团合理管控的核心思想,授权情况下的过程控制需要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而全面预算管理是分权情况下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兼具控制、激励、 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 控制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控制工具,全面预算无论对何种在集团管控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对多元化集团管控的具体意义在于:细化了集团战略和经营计划;明确各分子公司和部门权责并为其提供具体的努力目标;为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监控提供了基准和参照;为分子公司的绩效考核提供基准和比较对象。
全面预算以集团的战略目标为依据,而集团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更为细化的经营计划和预算转化为清晰的具体数据。集团的战略目标可以通过预算分解、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全员上下参与,使各分子公司、部门对集团的战略更为理解,并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对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达到全方位沟通战略目标的目 的,使集团的战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
全面预算管理以对集团内部架构与业务流程的研究和重组为前提。通过对集团内部机构调整和组织的理顺,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 责任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来分配各自权利和责任范围,可以形成集团内部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管控体系,使得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上下一致,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