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观点

闭环”预算管理助企有序经营

 2011-12-30

 

“闭环”预算管理助企有序经营

2011年11月30日 01:30
来源:经济导报

目前能够真正做到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国内企业凤毛麟角,大多局限于财务预算

◆导报记者 安丽芬 济南报道

距发布《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仅一周,国资委24日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在26日的国际财务管理师山东地区培训班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教授曹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预算本身,而在于形成战略规划、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三者严密的闭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国资委此次要求央企率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意味着其对全面预算管理开始重视。

内企局限于财务预算

一个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最终要靠预算来控制。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

国资委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资委提出8点要求,其中包括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积极推动对标管理、加强关键指标预算控制和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等。

“目前能够真正做到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国内企业凤毛麟角,大多局限于财务预算。实际上,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4类。”曹中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贯彻执行不仅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系统需要调整时还需按照程序实施,而不是靠某个人“拍脑袋”决定;另外,深谙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人员也非常缺乏。

全面预算推行难

尽管全面预算有诸多好处,但是推行起来却有诸多困难。

“有个上市公司差点停止了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当时正值2008年年底,其子公司都很繁忙,无暇配合编制。后来多亏老总拍板,才坚持做完。”曹中说,如果当时停止了,2009年就很难再推行下去。另外,全面预算调整最怕领导“拍脑袋”,同时,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一般来讲,经公司批准正式下达的预算,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变化需要调整,也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审批。例如,母公司的预算调整方案如果不影响年度预算指标,则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如果影响年度预算指标,则必须上报集团公司董事会审批。

“可现实情况是,一些调整就是某领导‘拍脑袋’决定。”曹中说,这既不规范又不科学。

另据导报记者了解,目前几乎没有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全面预算管理专业,只有少数学校的硕士培养阶段有此研究方向。

中小企业缺意识缺实力

截至目前,尚无文件针对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出台什么办法,那么他们对此持何态度呢?

“在现有财务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哪个老总愿意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去开发一个财务管理系 统?”在上述国际财务管理师山东地区培训班上,一位中型国企的财务负责人对导报记者坦承,即使买了新系统,也缺乏深谙此道的专业人员。

“有些中型企业编制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后,短期没看出效果来,后来就没有延续下去。”曹中说,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是自己做账务,尚没有全面预算的意识和实力。

据导报记者了解,中小企业在全面预算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不仅表现在理念上,还体现在预算管理工具、预算编制依据、方法、决策机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