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说明及内容
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预算管理首先为企业确立经营目标提供依据,然后将经营目标逐步分解,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部门。预算管理为如何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中的第一步,企业能否编制出一个全面且符合实际的预算是预算管理成败的关键。
预算报表情况说明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上年度财务预算工作情况总结
(一)对上年度预算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回顾上年度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部门对上年度预算的反馈意见,总结工作经验及本年拟采取的相关整改措施及办法。
(二)对上年度预算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其中至少应包括主要财务及生产经营指标调整情况、预算调整的原因等。 (三)对上年度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对重要财务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调整后的预算数差异原因进行说明,其中至少应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利润总额等。
二、本年度预算工作组织情况 预算工作组织情况主要包括企业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机构主要成员构成、内部组织分工、年度预算工作具体组织过程,以及预算审核情况等。
三、本年度预算编制基础 预算编制基础主要包括:
(一)企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的基本编制依据、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及其论证依据。
(二)企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所选用的会计制度与政策,例如,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需说明是否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凡是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企业,应按资产及负债的类别逐项说明影响的金额及原因。凡是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应说明理由。
(三)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合并范围说明,未纳入及新纳入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子企业名单、级次、原因以及对预算的影响等情况。
四、预算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说明 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情况预测是财务预算指标的基础,各企业应认真分析宏观及微观经济形势,详细说明各业务板块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生产经营决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预算年度行业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析,说明对本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影响,如:国家金融利率和汇率政策、能源、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市场供求关系等。
(二)根据行业发展形势,按业务板块进行合理的市场形势分析预测,结合本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所处行业地位及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变动等情况,选取占企业主营业务较大比重的几个业务板块生产经营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和比率;企业拟采取的重大生产经营举措对各业务板块的影响,如拟签订的重大合同、拟进行的资产及业务重组、拟整体上市、拟开展的新业务等。
(三)说明企业预算年度内拟安排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目的、总规模、资金来源与构成、预期收益及预计实施年限等情况,其中对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10%、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低于30%的固定资产投资予以详细分项说明。
(四)说明企业预算年度内拟安排的重大筹资项目的、长、短期筹资规模以及结构安排、相关筹资费用等情况。
(五)分项说明企业预算年度拟计划实施的重大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包括:投资目的、预计投资规模、持股比例,以及预计收益等情况。
(六)分项目说明企业预算年度内拟安排的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投资目的、资金占用规模、资金来源和预计投资回报率等情况。
五、预算年度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财务预算指标说明主要根据企业年度业务预算,具体分析说明主要财务指标的预算目标,对比分析年度间指标变动情况。至少应包括:
(一)预算年度营业收入及成本发生情况,以及增减变动金额和原因,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应分业务板块逐项说明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其他业务收入及成本应按项目逐项列示说明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
(二)预算年度期间费用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分项说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预计发生金额,以及年度增减变动情况。其中,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比重较大,以及其增减变动对期间费用产生较大影响的明细费用项目需单独说明。
(三)预算年度企业职工薪酬情况,具体包括: 1、职工薪酬规模以及与上年度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分析; 2、职工薪酬占营业收入比重以及变动情况; 3、职工薪酬占成本费用比重以及变动情况; 4、职工、全职职工人员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四)预算年度预计可实现的利润、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与上年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
(五)预算年度企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结构,以及上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财务指标。
六、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 可能影响预算指标的事项说明是企业对预算年度可能对现有预算产生重大不确定影响事项的说明,如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决策中的重大不确定事项等。企业应当充分说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原因,分析可能对主要财务指标预算的预计影响程度,以及年度预算调整标准等。
七、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 预算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措施指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确保预算执行的有关制度保障和跟踪、监督、评价、考核等措施。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内容:
全面预算体系包括利润预算、资本性支出资金平衡预算、现金收支平衡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利润预算包括销售收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燃料成本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投资收益预算等。要求根据资产经营管理考核目标,在确保完成省公司分解下达的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正确测算生产、销售情况来加以编制,月度利润预算根据年度预算分解编制,分解时要结合各月的实际情况并做到各月间尽可能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资本性支出资金平衡预算包括资本性支出来源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资本性支出来源主要包括当年计提的折旧、税后留利、收回长期投资、各种贷款等。而资本性支出项目则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技改、科技开发、资产购置等。资本性支出项目的安排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全年支出总额不得突破来源总额,项目资金来源不准留有缺口。在项目安排上要优先满足偿还贷款、各类重点工程及大中型基建、技改、科技项目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未来若干年内资金延续的需要。相应的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要上报给归口管理的生产技术部门进行审核,由后者根据预算项目的经济性、重要性将预算项目排好优先次序,省公司根据这一顺序核定最终纳入预算的资本性支出项目并据以落实资金。
现金收支平衡预算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绌、现金融通四部分。现金融通时要考虑满足正常周转需用的现金存量总额,在现金缺额较大时要考虑现金筹措的可能性;如果筹措的资金不能达到平衡要求,则应考虑调整和修改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主要侧重于有关财务指标的控制,如使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达到上级的要求,资产负债预算应制约其他预算的编制。
现金流量预算根据利润预算、资本性项目预算及有关资料编制,包括在经营活动中及投资、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上下级之间的交拨款项须以总额分别反映,不准以交拨相抵后的净额反映。